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_伊犁甸2023直达无跳转入口_免费18款深夜禁用黄尿入口2023

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作业改革之二:家庭实验作业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程同森 已有1人评论  2017/2/7 22:40:16  加入收藏

  (6)化学自主学堂教改实验

化学自主学堂”实验设计

程同森

(2013年11月17日)

  一、关键概念定义

  何为“化学自修学堂”?即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选修课堂。

  二、实验方法

  给自愿参加自修学堂的学生发一本《快乐化学》(采用动手实验方法学化学的书),放他们进实验室,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做些照料学生安全和拿放仪器药品的服务)和顾问的作用。

  自愿报名,2人自由配对为一实验小组,每两个实验小组为一实验大组,自行选出大组长一人,协调本组的实验学习活动。每周2节选修课,自主实验,自主看书,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在学生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不去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个学期后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另行设计)。

  三、实验目的

  1.探究学生的学习是否可以实现自动自发?能否为破解“厌学”难题提供新路径? 

  静观万物无人为。人是一个自然的产物,在他出生之前完全没有受后天的智慧控制。他的生理心理活动都是自动自发的。如同人生下就会吮乳并消化乳汁以供生命的成长,人生来就会学习,以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供生命发展,所以学习是生命的本能。本能的特征就是自动自发。

  幼儿学龄前学会语言的过程很耐人寻味,没有教材,没有教师,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有的仅是自然的语言环境,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充其量只有5000年有文字的历史,没有文字知识、没有科学以前,人类也在自我进化,正如以前没有育婴的知识我们也代代繁衍成长到今天,因为我们有本能,天生是知“道”的。

  有了科学和知识之后,通过文化的传递,人的进化加速,但也发生了科学理性屏蔽本能的问题,“我干预你”、“我改造你”的教育认识和行为就是迷信理性的控制,将学生本能、直觉、潜意识、悟感等弃之脑后而失却教育立足之地(本能)的表现。认识人的学习和思维以及相关情感机制和本能的关系,对我们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点大大提高,需要教的东西大大减少。 ——依靠本能很多知识是学生自学就可以学会的,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该实验就是让学生重新回到童孩时代,自由自在的学习,在本能的指示下,看学生的自由发展究竟能否重新实现。

  2.学生学习科学自动自发的支持条件有哪些(学习的外因是什么)?或者说,外界干预的最小程度是多大? 

  幼儿的语言学习延续了“万物无人为”的自然规律,但学生的科学学习却有所不同,因为科学学习并非生活中的学习,面对的毕竟是自然现象背后深层的人类思维的精神创造物,科学语言也非自然语言,学习科学必须有一个区别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环境,那就是实验室,还有特定的教材。所以该化学自修学堂提供的必备学习环境主要是实验室和教材。

  “教师指导”是我们重点进行实验的变量。传统教学把教师的作用看得很大,认为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面对教师包办的弊端,以往的改革主要是做“减法”,如规定教师的教授时间要减少至15分钟之内等;如今我们把教师放在幕后,放在顾问的位置上,顾,就问,不顾,就不问,基本策略是把教师的作用先减到“零”,然后做“加法”,从“零”往上加,通过学生要求教师帮助的数量看教师介入指导的最低限度。也能由此看清以往教师的介入哪些方面是过度的,影响了学生发展的。

  总之,在教学五要素(教材、教师、学生、方法、环境)中,我们强化了学生、环境、方法,弱化了教师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和重建),以期看到这些要素的最佳组合。

  3.“优生”的发展潜能有多大?学习困难学生(所谓“差生”)能否实现逆转?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24页)所谓“优生”和“差生”的鸿沟更多是由“一刀切”的教育造成的。学生之间学习速率不同,而日清月结的考试带来的小步子和碎节奏,就规定了节奏慢的学生(可能是有宽广、独特的思想特质的学生)进入所谓“差生”行列并不断被强化。但是,我们的教师私下评论“差生”常常会这样说,这孩子其实不笨。我们认为人的素质类型有差异,在某些方面“差生(教师私下承认的聪明孩子)”甚至比很多优生更聪明,因为聪明孩子对死记硬背天生有一种叛逆,因为他们和传统教学不合作才沦为“差生”。

  当我们在化学自修学堂取消学校的统一考试,将外部评价转成内部评价,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目前处于冰火双重天的“差生”和“优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能否在分数差异背后看到真实的素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4. 在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中,教师“指导”的时机与机制应该是怎样的?教师能否适应这种学习形式?

  以往的教学是把内容整体分解成一课时一课时的碎块,教师在每课时中设计成一个环节链接另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程序,虽然也会有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较为自由的学习时空但毕竟仍属于教师有意的安排,更多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需要,并非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动力表现为教师一方的积极性。教学如同摊派,学生不想学硬逼着你学。学生摆手不要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教师也得想法强行挂在学生手上。

  该实验把一本书的教学内容一次性交给学生,不去规定每个课时的学习进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否决定学习的数量和速度,同时没有月考期中考等的强行打断。这种“内容大整体”、“方法自适应”的自修学堂,首先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信任,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内容和方法(教材和实验),并且不再主动干涉学生的学习,只在学生自学受阻的时候才可以走上前去给以必要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和“安全”。

  我们期待该实验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低限度的教师介入,包括时机、形式、机制等,同时也考察教师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能否提供满足学生需要的服务,教学内功能否坦然应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挑战。

  5.课程中内容要素(教材)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材内容如何体现课程的“跑道”作用?

  一本教材(特别是校本教材)应该力求整合社会、学科、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力求适合本校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

  该实验期待能够回答如下问题:该校本教材能否实现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三者统一的需求?能否适合学生自学的需求、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由此能对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

  6.同伴互助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兵”教“兵”在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吗?

  新的学习活动消除了教师控制下的亦步亦趋,当学习这个以往完全有教师控制的事情放手给学生的时候,学生能否自己管理自己,能否实现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机制怎样自发形成起来?

  这也是该实验期待得出的答案。为此,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观察。

  7.课程实施中选修与必修的相互作用?能否为摆脱应试压力提供新路径?

  选修课较之必修课更多是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的。自由、安全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凭借内生动力开展的学习活动中,该实验期望观察到去除应试压力后学生的发展状况。期望发展出的优秀素质对学好必修课提供基础和方法,也能为实现以下两点提供经验。即,能否为改变师生负担重,教、学效益低,提供高效低耗的路径?能否不为考试赢得考试? 

  四、实验预测

  该实验具有探索性质,渴望实现以上目的。因属于先行先试项目,风险评估中提出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学生自学困难很大半途而废。

  2.教师介入过度又退回到控制模式。

  3.学校缺少支持,包括选修课时、实验仪器、药品、教师等外部条件的不具备而半途停顿。

  4.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5.因为不是直接瞄准中考而被家长阻拦。

  6.经不住外界质疑和反对而夭折。

  五、文献综述

  选“自主学习”“选修课程”“学习方式”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吸取这方面课程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2013年11月17日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研究基地学校桓台实验学校自2013年11月开展了这个研究。

  附录10:桓台县实验学校杨娜:化学自修学堂—— 化学趣味实验  

2017年2月7日星期二

0
0
关键字:作业 改革 化学 家庭 实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

穆棱市| 亚东县| 平邑县| 耒阳市| 朝阳市| 建始县| 新密市| 株洲县| 叙永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