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蔡润圃 已有0人评论 2016/12/3 8:21:44 加入收藏
二、课程中涵泳
学校乃文化之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和载体,必然承担着“以文养德”、以文化人的天然功能。我认为,单一的德育课程难以达成德育的目标,德育应与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烟台二中学生应做到的12件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项体育爱好特长,一项艺术爱好特长,并安排充分发展的时间。我们的做法是:
1.加强和规范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等的教学。
大家常说: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更要有嘹亮的歌声、开心的笑声和运动场上奔放的呐喊声。
从初中所有级部开设书法课、美术课,高中一二年级音乐课每周一节;全校下午阳光大课间,开放所有体育场地,包括网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和体育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报一项,参加体育锻炼,并配有专业教师指导;初中每学期举行一次跳大绳比赛,高一举行足球比赛、高二举行篮球联赛、高三举行越野比赛。
2.把经典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烟台二中把山东地方传统文化教材《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教育丛书,作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进入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课程中。
3.拓展文艺课程。
“艺术节”是集中开展艺术课程的时间,无论是“班班唱”,还是“合唱比赛”,都是让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的有效课程形式;我们还开设了泥塑、陶艺、书法、油画、国画、素描、速写等等艺术课程;而摄影展,更是调动了各个级别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的同学的摄影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4.把专家教授请进来,开设系列校本课程。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内容,我们分别请来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教授、市公安局领导、市消防大队消防员等,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课程,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学校在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研发并开设了接地气的校本德育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开设100多门选修课程,印刷出版20多门校本课程教材,极大地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课程形式的多样化、课程素材的校本化充实了德育内容,深化、丰富了德育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德育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让学生有所回味,有所感悟。
三、实践中磨砺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哲学,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实践哲学。《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强调践履的重要性,“学”就是取得知识,“习”就是付诸实践。
要给学生一些选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基于此,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条件,开设实践性课程。实践活动,就是进行道德体验的过程。
1.充分挖掘烟台教育基地的教育实践功能。
运用烟台航天513所、张裕博物馆、烟台地质博物馆实践基地的学习条件,寒暑假的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作业,以班级为单位的义卖义工等社会公益活动。
2.开展野外拉练实践活动。
从今年起,高二年级开展“励志青春—远足昆嵛”野外拉练活动。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集体合作,提前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昆嵛山“文化之山”、“红色之山”、“生物多样化之山”等特点,将学生集体拉练和野外考察融合在一起,既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又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增进师生友谊、激发爱国爱乡情感。学校决定每年都要举行至少一次昆嵛山拉练活动,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烟台二中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提供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做事能力、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心源泉。我们从校内和校外两条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
第一,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比如烟台二中新校区,很多的花草修剪、浇灌养护,既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更多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做;又比如所有初高中教学楼、宿舍楼、校园卫生区保洁,我们改变了全部由雇佣社会保洁员的做法,每一层楼、每一块校园,改由学生来清扫,让学生在打扫中提供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第二,开辟了2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社区和公益场所。
如我们和烟台莱山植物园合作,走进植物园与专家一起,进行植物栽培、养护实践,甚至把优良种苗移植到了校园;在张裕葡萄酒公司实践基地,我们参观流水线作业,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感悟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经营理念;在社区,我们参加周末的社区广场卫生清理、商场义工以及敬老院的献爱心活动等等。
4.实行“值周班长”制度。在全校所有班级中,尽可能让每一个同学做一周的班长,让所有人都有担任班级主要干部的机会,锻炼自己,发掘自己,换一个视角看班级,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思想境界,而每周末的点评和总结,则实实在在地表达了自己。
四、活动中内化
寓德育于活动,让学生在校内活动中将德性内化为自己的品性,一直是我们烟台二中努力探索的德育模式。
1.开放更多的社团。
社团,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自我,看见自我。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作为“烟台二中学生应努力做好的十二件事”之一。为确保社团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提供活动场所,安排专门活动时间。
2.积极办好学校广播站,校办刊物《益文月刊》,组织引领“记者团”的发展。“益文之声”,是二中广播站的名字,设置了“会文湖畔”“校园之音”“时事播报”“我们的歌”“体育之友”“二中美文”等栏目,每天中午、晚上定时播音;具有百年历史的由蔡元培先生题写刊名的校刊《益文月刊》,继承优良传统,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组成编辑队伍,从初一到高二的五十多位“记者团”的成员则活动在二中大小事的现场,称为烟台二中一大风景。
3.举办让全体学生参与的“趣味运动会”。参加者是班级的所有学生,组织者、裁判者、颁奖者,都是学生自己,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助手、帮手。
4.走出去,到更开阔处发展自我。
节假日,我们的学生自发组织义卖、义工活动,参与社会,奉献自己,也锻炼自己;参加北大模联活动,到云南教育不发达地区支教等等,这每一个实践机会,都成为锤炼自己的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不仅是引领学生提升道德感知,培育道德情感,更要重视和加强道德体验,我很欣赏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学校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犹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
我们还精心组织德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早升旗仪式、每周日晚主题班会、各月主题节等活动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我们还着力开展好下午课前的“班班唱”活动,精选适合中学生特点、健康向上的60首歌曲,既振奋了精神,又在每天陶冶着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灵;创立了烟台二中德育节、合唱节、戏剧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校园十二节”,每月一节,每月一个主题,不间断地培养着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在今年,学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和足球队分别获得烟台市冠军,学科竞赛中,学生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一等、第十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特等奖、“21世纪新东方杯”全国中小学英语演讲比赛山东赛区冠军、“外教社杯”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一等奖、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在2016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大赛决赛中,获高中组演讲比赛一等奖、辩论赛一等奖、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初中组演讲比赛一等奖。
五、培育教师幸福工作环境,使全科德育成为教师的自觉。
只有高尚操守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德性纯粹的学生。我们以“让教师成功,让教师成名,让教师幸福”为目标,努力创设“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着力打造幸福教师团队。
1.让教师在读书中完善自我,体验幸福。
北师大教授檀传宝认为;当你追求爱与关怀、自我实现、真善美等马斯洛称之为“高级需要”的满足时,你就会收获意义人生,远离枯燥、寂寞、无意义的生活。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读书,才能远离简单的物质生活,才能对培养人才有坚定的信念,也才能以独到的人格,培养出有德行的学生。
为了给老师们搭建一个读书分享的平台,我们确立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为读书分享日。各级部在教师活动室举办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活动,让自己宁静下来,就会体验出培养人的幸福。我们还研究出台了《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每学期免费发放两本以上的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沙龙、读书汇报会和“读书随笔”评选活动,并评选出“十大读书人物”和“优秀读书人物”进行表彰。
2.让教师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一是专家引领成长。我们先后邀请名家名师来我校做精彩讲座,请国家奥林匹克竞赛队总教练周沛耕先生等来我校做报告,又先后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骨干力量,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进行活动。
3.让教师在激励中体验幸福。
一是关注教师的需求。包括“发展需求”、“成就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二是大力宣传师德典型。三是表彰奖励业务标兵。四是对业务进修实行激励政策。
4.让教师在关爱中体验幸福。我们从教师健康、生活、思想情感以及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关爱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最受尊重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拥有职业幸福的人,才会拿出真心、爱心来培养孩子,来收获更丰富的人生意义!
德育有道,润物无声;德育无形,掷地有声。作为校长,我将育人,育现代人,育德才兼备的现代人作为自己不懈的教育追求,积极探索德行学校的办学之路,不断求索,不断进步,以笃定的信念,坚定的脚步,铸就着质朴、自信、向善、向上的二中气质。
(蔡润圃, 烟台市人大代表。曾担任莱州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副局长、莱州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2009年任莱州一中校长,2013年兼任莱州教体局局长。2015年12月任烟台二中校长、党委书记。曾多次受到莱州市委市政府、烟台市委市政府嘉奖和记三等功、记二等功奖励。曾获烟台市教学突出贡献奖、烟台市名校长、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劳模、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提名奖 、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人选、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称号等荣誉;2015年12月烟台市校长职级制改革位列所有高中校长第一名,2016年3月入选山东省第二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