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_伊犁甸2023直达无跳转入口_免费18款深夜禁用黄尿入口2023

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联盟 >> 全国学校德育联盟 >> 浏览文章

生态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闫志玮 已有0人评论  2016/12/3 11:22:47  加入收藏

  三、生态教育的课程建设

  “生态教育”强调人的创造性和灵动性,激发学校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应该是崭新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每个人必须经过的童年。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富有诗意的校园生活。学校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进行统合管理和校本再造,构建“人文、健康、科学、艺术、实践”五个生态领域,形成“纵横交错、相互补充、丰富多元”的生态课程体系,形成了“两线四点”的课程特色。“两线”即横向衔接的“生态链”,以打造完整的人;纵向多元的“生态群”,以满足个性需求。既强化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又突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多元,呈现选择性与多样性。“四点”即四大精品课程,“生态德育体验课程”、“传统文化滋养课程”、“戏剧创意表演课程”、“博读明智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低年级“萌芽”课程,把品行培养融入课堂,全方位地鼓励激发了孩子们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以综合素养形成为核心的六年级“绽放”毕业课程,全面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能力、开拓视野的同时,增加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多元的家校课程让老师、学生、家长三者的关系更加融合,定期开展的“家长大讲堂”、开放日、一年级百日庆典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丰富多彩的课后兴趣社团,多达上百门,吸引了学生们自主选课,他们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艺术、科技、体育等学习中,高年级学生自发组建纸飞机、书画、影视欣赏、辩论、小吕说书、课本剧等社团,展现了“太小”学生的自主与活力。

  以“体验”为主的生态德育课程,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学期一个核心词,如爱国、诚信、友善、责任、自信等,作为贯穿学期的教育主题,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中寻找到可以依托的载体;每月一个校园节,种植节、科技节、阅读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收获节……孩子们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自由地发挥,快乐地成长;每周一个话题,每周的升旗仪式都立足于“小、实、精”,班级轮流展示,人人参与其中。每年的毕业典礼已经成为“太小”的一大盛事,不仅毕业班学生期待,老师家长关注,弟弟妹妹们更是翘首以待。这是因为我们的活动,从设计到演出,彻彻底底地让孩子们过了一把“我的毕业典礼我做主”的瘾,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典礼课程彰显了“太小”少年的主体意识,他们的脚步渐行渐远,而对母校的情怀却渐行渐浓……

  做教育,贵在“知行合一”。就在九月底,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长征徒步”活动。12.5公里,八道关卡,六人一组,三瓶水供给,对于10到11岁的少年来说,意味着什么?出发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可我们知道,它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考验,意志力的磨炼,更是团队精神的熔炼。在这次行走中,每一个团队都有故事发生,理解、信任、包容、坚持……这一连串美好的词语浸润到他们的心灵中,丰厚了他们十几岁的人生经历。不走这十多公里,怎能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没有如此深切的体验,又怎能在这条追梦路上无畏无惧、风雨同舟。

  四、生态教育的“场效应”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这个“场”既包括显性的校园环境,又包括隐性的教育环境。如何借助这有形的“场”生发出无形的教育影响,引起了我们深深地思考:“太小”,的确太小,连年来上涨的入学率,让本来狭小的空间更显局促。有限的资源和发展的需求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怎么破?只有充分利用上每一个空间!

  于是,你会发现,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淡淡的教育气息,不枝不蔓;教室的每一个小空间,都为孩子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不惊不扰;楼道内的每一面墙,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不浮不躁。学校内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空间,一定不闲置,于是每天早晨、中午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成为“太小”最具活力的风景线,那是各班的体育社团在活动;花坛前、藤架下,沐浴在书香中的孩子最美;楼后的小空地,建起了“一米田园”,孩子们与自然竟是这般亲近;小小的井盖儿,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穿上了新装,成为了一种文化;校史馆兼任开放式图书馆,还是各班学生小范围开展活动的好去处;三层多功能厅兼任孩子们的自修室、才艺展示大舞台、英语角……这里,唤醒了艺术的种子,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让每一面墙都会讲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启智,让每一朵花都有故事……有限的空间就会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精巧的校园,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校园文化,浸染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自然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个性的张扬。

  五、生态教育处处有爱

  在我们的校园里,总有一种爱最包容,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接纳。它不需要其它任何附加品,是一种全然的接纳;它没有差别,只是将心底的关爱平等地给每一位学生。因为有了这份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有了这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才有了这每一天、每一个教育故事的发生:一封封真诚的感谢信,述说着浓浓的恩师情;一面面特殊的锦旗,道出了背后饱含真情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事例,生发出多少爱的力量……我们将它汇集成册,以飨同仁——做教育,就要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

  在我们的校园里,总有一种爱无声也无痕,但却充满大爱与大智,因为它会让每个孩子都闪亮:二年级的小布同学性格内向,但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学校借艺术节展演之际,专门为他举办个人画展,奇妙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流动的线条带我们一步步走进了那颗纯真又丰富的小心灵;“校园小百灵”高俊同学热爱音乐,有一副好嗓音,学校特别为她举办个人演唱会。演唱会不单是她个人才艺的展示,更是她背后整个团队精神的凝聚;去年这个时候,“阅读大讲堂”来了一位这样的学生——有严重的口吃,还是班里的小淘气儿,经常搞恶作剧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他上不上呢”?学校与班主任商量后一致决定,给他这个机会。于是,那个胖胖的男孩儿,一边扬起自信的小脸儿结结巴巴地讲着,一边不停地抹着额头上沁出的汗……会场里安静极了,小观众们给予了他最充分的等待与理解,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揉擦着那张胖乎乎的小脸儿,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了。打这以后,他看人的眼神变了,眸子中闪烁着光亮,多了一份温和与友善。

  爱,如这秋日暖阳,不耀眼,它温润的气息弥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室、在楼道、在操场,藤架下、花坛前、校园门口……那么自然、那么安静,却占据了一个孩子全部的心灵;爱,是适时适度的雨露恩泽,它让生态教育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让孩子们充分、和谐、自然、均衡地全面发展。

  一所学校到底能给一个孩子带来什么?我们以为:一所学校,应该代表着一个孩子某一时段的光阴,在这里他要完成一次生命的蜕变。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我们愿做最真实的教育,校园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因孩子们而发生。“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在每一个日子、每一寸土地落地生根,让这所学校的某种精神照亮他们脚下的路。

  有人说,教育是一次行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在践行生态教育真谛的路上。每一个“太小”人,用一种情怀开启每一天的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理解,在行走中追寻着教育的理想。过去,现在,未来……

  (闫志玮,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副校长,主抓德育、少先队、文化建设、宣传、艺体、科技等工作。2014年经海淀区公开招聘,担任该校副校长职务。曾获北京少先队银质奖章、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曾连续四届被评为区级品德、德育学科带头人,获海淀区少先队特殊贡献奖。)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

昌黎县| 扬中市| 兴义市| 石屏县| 淮北市| 舟曲县| 出国| 四平市| 潍坊市|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