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_伊犁甸2023直达无跳转入口_免费18款深夜禁用黄尿入口2023

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联盟 >> 全国目标教学联盟 >> 浏览文章

走向深度学习三段式学习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纪成涛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1 22:20:15  加入收藏

  进阶学习——对话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差异,每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内展示,实现学生的个体间对话,小组在全班展示,实现组与之间的群体对话。

  曾经听郭思乐教授讲“什么是教学”?“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杲你说‘3乘以5等于14’,这就是教学了。这时候,孩子们瞪大眼睛:‘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所以,教师关键是能够创设一种让学生产生对话的环境,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质疑,经常说的不应该仅仅是表扬和赞许,而应该是“同学们对这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是“老师认为他们的学习成果有一个问题……,”以此引发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而推动学习的进程。

  一名教师问:28×2等于多少?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这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要透出一个问题,创设一种对话的情境: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一名同学说“我是用乘法的意义做的,28乘2表示28个2相加,也表示2个28相加,所以我用28+28就算出了56”。这显然是老师最想要的答案,因为这节课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但也不能阻止学生对话,于是又有学生说:“我是用数的组成,可以将28看成20+8,算20×2=40,8×2=16,最后40+16=56”;“我用估算的方法做的,28可以看成30,用30×2=60,估算时28看成30,多算了2个2,2×2=4,所以再减去60-4=56”。

  这就是对话,这种对话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是必须要提的,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是需要通过小组谈论的力量来解决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合作?二是怎样合作?三是合作得怎么样?“为什么合作”是价值层面,学习的目标要明确,要有一个或两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或者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直接抛出,或者是由学习成果展示适时引导。“怎样合作”是技术层面,要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都能形成对话,要确定小组发言的顺序,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助学资源,例如微课或者问题的引导性提示。“合作得怎么样”是评价,也是实现深层次对话的关键,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要能够及时把握“对话点”引发学生的思维互动。

  创造学习——回归

  为什么用“回归”这个词?在我们看来,回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学或者说是以教科书为主体的教学资源要与贴近学生的生活,知识本身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只有被当作工具去影响和改变生活,去解决生活问题的时候才有价值。这是我们的基本思想。

  所以,我们有了“项目研究”课程。《桥》是我们的传统的经典项目,让学生通过画桥、测量桥的跨度和宽度、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的桥的承重以及桥梁的发展历史、桥梁专家的成长等等内容的探索。通过探索学生明白:原来桥的跨度和宽度不是一回事,原来测量也有很多种方法,原来不同类型的桥的承重是不一样的。这样让数学、语文、科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用于解决问题,这就是回归,就是知识对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价值。

  前几天我与数学组的老师听一节课,内容是《比的意义》,现场研讨的时候,有很多老师都提出一个问题:在总结出比的基本意义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练习题来强化对“比的意义”的认识。有的同事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认识意义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那是对数学技能的强化,并不是数学能力,更不是数学思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比的意义”是怎么来的这个过程,也就是这个探究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学生不但知道“怎样做”,还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所以,我们对知识的回归这一个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强化训练以满足应试的要求,而更应该考虑与学生的生活融合。

  于是,我们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作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学生做《西游记》的读书笔记,不是去笼统的评价西游记中的人物特点,而是研制了这样一幅“西游路线图”,去评说剧本与原著的差别;每天的语文必做作业就是“词语情境创编”;利用数学的知识编写数学故事等等。

  前景展望

  今天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能否成功登顶——不在于思考什么,而在于怎样思考。我们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实践的以“生成、对话、回归”为核心价值的课堂变革,构建了“教师备课两段论”,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超越了学生学习时空概念,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力、思考力的提升。我面将进一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深度学习:理念与策略
    致力于传播知识的教育,对于什么是人类知识、它的机制、它的价值、它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错误和......
  • 让办学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真正落地生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长的思想影响着学校的办学高度与成效。陶行知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
  • 目标教学的未来走向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希望目标教学进入一个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
  • 目标教学的未来走向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希望目标教学进入一个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
  • 你是我最美的遇见
    美,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美所蕴涵的深厚的情感力量是教育的源泉。一个充满激情和梦......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

崇左市| 九龙县| 屏山县| 施甸县| 保定市| 台州市| 永城市| 湘阴县| 遂平县| 和硕县|